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有很多好客人,能夠幫著我們,給予我們實踐的支持與勇氣。-蘇于修
前言
嘉義舊監有來自各地的好朋友,今天遇見的是《夢想,就在》系列講座,邀請到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的蘇于修來為我們分享她的故事,聊聊怎麼將人與人、地方與品牌、故事與城市連結在一起,建立彼此的互信與真誠關係,逐漸累積出板橋的生活態度。
《夢想,就在一起》講座紀錄第二集,將介紹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創業理念,除了日常經營內容以外,也希望分享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經歷的獨特故事,以及店內精選在地品牌故事,希望透過文字的紀錄,讓讀者能夠一起分享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的美好時光。
8×8夢想交換講座
每個人都有夢想,有一個或是很多個,夢想路上的總是充滿挑戰,《夢想,就在》系列講座,嘗試讓擁有不同夢想的人可以認識,讓每一個不同的夢想可以交織,藉由各個窗口,讓北中南的夢,不同業別的夢,能夠擦出火花,產生新的能量與可能性。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》品牌介紹
在無數的探尋後,冥冥之中,于修回到了家鄉板橋,成立了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,看似一個咖啡廳,卻蘊含著無限生機。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希望「能夠讓很多很好的人事物都『在一起』」。以平台串聯,集結了曾經採訪的力量,創立了這自由、舒適的空間。
在 CI 的挑選上,于修很堅持一定要有一個點是橘色的,對于修來說,每個人都是關鍵的一個小點,透過串聯可以成為一條線,最後延伸成一個面;而視覺形象以火柴棒為符號,代表的是彼此能夠激勵出火花,在一起產生許多新的可能性。
在有文化的地方與林家花園、大觀書社在一起
不只鄰近古蹟,連位置都坐落在板橋「文昌街」上,位於充滿著文青氣息的巷弄間,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不只是間咖啡廳,有來自各地的創業人,有曾經採訪的夥伴,凝聚成為有力量與價值的空間。
空間的美中不足,轉念成為美好事物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並非一開始就是如此美好的樣貌。由老屋裝潢而成的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,面對了些許空間上的難題,然而于修並沒有因此失落,抱著正面的想法,她擁抱屋子的缺失,轉念將難題化為轉機。
- 漏財的老樓梯
來訪的老師對著門口的樓梯搖頭,直說高起的樓梯,容易漏財;然而,于修藉著樓梯上升的高台,陸陸續續載小露臺上種滿了許多植栽,成為冰冷都市中的一塊綠地,意外成為客人們最愛的戶外區。 - 無門的老屋子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是由老屋裝潢而成的,一開始連門都沒有,于修花了好一筆心思,才完整地把這些碎落的靈魂重建。然而對于修而言,空間的老舊不會影響衰敗,只要能賦予新的意義,便會是全新的存在。
在一起不會因為環境的缺陷而退縮,更是要走入地方,讓品牌連結在地文化。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門窗的藍色,是取自隔壁林家花園亭台樓閣的文青藍,許多設計師、建築師來到這裡看,都覺得很時尚、很潮,但其實這樣經典的美,就來自於我們鄰近卻陌生的文化之中,于修希望可以透過巧妙的連結,讓《在一起》走入地方,連結在地文化。
來到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,你可以非常悠閒、沒有任何負擔,想看書就看書、想吃東西就點餐,當你主動起來走走晃晃,或上廁所時,就會發現這個地方充滿著故事與驚喜。
光是「在一起」,就很有魅力。
于修的豐富經驗,讓她在經營空間上有很自由的創意發揮空間,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不僅是個咖啡店,于修更致力讓美好的人事物「在一起」,碰撞幸福又充滿活力的火花。
- 親子學習空間
從親子學習空間開始,于修建立起與附近家庭的關係,藉由親子的體驗課與手做,讓媽媽們放心孩子在這裡長大,增加對於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的信任與安心。 - 借閱書籍服務
因為個性與專業關係,讓于修喜歡買很多書籍來看,當然也不藏私分享她的書籍,讓大家可以借回家讀,或是在店內閱覽,希望透過她的選集,讓客人了解到不同層面的故事與知識。 - 寵物友善空間
于修相信,對於寵物好的主人,一定也是對的人,因為他懂得愛護生命、尊重生命,所以許多理念上一定會與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相同。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光臨過許多寵物,包括貓咪、狗狗還有兔子等,甚至還有守宮:「當然如果小孩算是寵物的話我也不反對啦!」于修打趣笑著,可見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也是孩子們的天堂。 - 愛與幸福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最浪漫的卡片莫過於告白卡,一張張小卡片上面寫著:「我要和___在一起」、「我們可以在一起嗎?」、「在一起然後就___」、「好久沒有在一起___」,運用告白小卡創造話題,引發年輕人在 IG 的打卡潮,用簡單的手法讓人們感覺到幸福與連結。
在一起,我們可以創造更大的力量
採訪過無數人的于修,在工作過程中認識了很多正在努力的人,他們身上有著精采的故事,于修總是希望能將這份力量連結在一起,發揮更大的影響力,共同分享這世界美好的事物。
- 創造對話的可能
于修偶爾會邀請正在創業的人們,或是創業人士來分享他們的經驗,像是邀請玫開四度分享食用玫瑰花的研究,並且讓客人現場看見、體驗產品,藉以推廣好的台灣品牌。 - 創造體驗與教育
一次因緣際會,于修看見了東華大學學生們的精彩的插畫作品,便邀請學生來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策展;而客人當中有些是國高中的老師,他們會非常熱心的帶著孩子們來校外教學,看看這些學生們的畫作。
到現在,于修也會不定期更換展覽,邀請一些工藝家、老師傅來進行 DIY 活動,像是剪黏藝術、安金藝術等等,讓客人接觸更多元生活美學,進而有機會提升藝術與文化的涵養。
- 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力
通常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的選品,就代表了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的價值觀。于修會精挑細選用心的台灣品牌,以創業理念與故事感動人心,推廣台灣創業家的產品與心血。 - 創造圓夢的機會
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不定期展覽畫作之後,漸漸的,也成為了學生作品與藝術家的發表平台,有些設計師、藝術家於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展覽之後,便受邀回到故鄉繼續展出。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對任何策展人都不收錢,僅是希望有機會能夠讓他們可以被看見,給予創作者一個圓夢的機會。
除此之外,在一起更是用空間傳遞愛與關懷
「我邀請那些大孩子進到咖啡廳,他們看到書本跟裝潢,便開心地大叫、坐在地上看書,因為這是第一次,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們有機會進入咖啡廳,所以很開心,以前其他咖啡廳怕他們破壞氣氛,所以會限制他們進去。」
有一次,一檔藝術展覽邀請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合作,與主任對談之後,于修才發現合作夥伴是中和第一發展中心,義賣的畫作的款項會用來修復廁所,並且這次合作是 30 週年的義賣會,那讓于修感到些許壓力,但卻更想盡一份心力。
於是于修協助義賣畫作、 L 夾與日曆等週邊,邀請消費的客人支持義賣,最後共募得了 27 萬,有趣的是,因為鄰近觀光地點林家花園,在義賣的結尾,有一些港人拿了一疊 L 夾回國,他們是在港從事類似行業的夥伴,很驚喜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募款。
在一起,讓台灣品牌發光發亮
接著于修秀了一頁海報給我看,上面盡是些沒看過的品牌 LOGO,于修笑問:「上面的品牌,你們認識多少呢?」只見在場的大家一愣一愣的,認不出幾個牌子,她便簡單為我們介紹了些:
- 小山村
運用友善種植、天然手法製作的小山村柑橘洗手精,每賣一瓶就代表了每個家戶的營養午餐來源,而在一起就會運用些行銷方式,讓「善」的故事被分享與實踐。 - Blueseeds
被數位委員唐鳳與台北市長柯文哲,大力推薦不能倒的 Blueseeds 是個社會企業,他們以穩定種植與產出的肥皂草,製作全天然洗手精,讓花東原本要退休的老農,找到人生的第二春;現在那些農夫收入穩定,快樂地在花東種著香草過生活,創辦人總說:「台灣好山好水,花東那麼好的地方,應該多多回饋與珍惜。」 - 台灣原味
20 年長跑部落,持續協助部落經濟的台灣原味,是于修的受訪者的合作對象。台灣原味長期推廣部落的農產品,以故事行銷協助產品銷售,幫助了部落的經濟穩定,藉由牽線,于修也認識到了團隊,並一起協助部落的行銷。
還有很多很多品牌尚在發展中,也共同為了台灣的環境而努力,並且搭載動人的故事,于修總是希望可以共好社會,發揮自身一些些微薄的力量,幫助到這些持續耕耘的品牌們。
台灣品牌的共同困境
台灣品牌的創業很辛苦,很多都是創了三、四年了卻還是鮮為人知的品牌,于修希望藉由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的連結,讓這些品牌能夠被看見,於是便透過許多行銷等等方法,讓客人了解這些品牌的歷程,進而支持台灣的在地企業。
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
大家都想要為這個社會付出,也都有各自的故事,于修認識的人越多,想要告訴大家的品牌就更多,無奈店裡沒有那麼多的空間,於是他們建立了官方網站,藉由虛實整合,來解決店裡的空間不夠難題。
📍品牌的消失影響產品的推廣策略
創業是辛苦的,有些品牌因為未來的規劃而收起來,這會導致有些想要享用該產品的客人不再光顧,像是店裡曾經跟吉室吉米與阿春肉燥組合,推出高品質的肉燥飯。吉室吉米因價格高、缺乏市場而消失;阿春肉燥則是因為家人習慣不符而停擺,這讓于修難過了好一陣子。
即便如此,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還是需要找到新的亮點與產品,企劃不一樣的體驗方式,讓客人接觸新的產品。于修提醒著道,時刻注意市場的變化與新品,才能夠搭配著產品的命脈變動,推出新的組合,維持店內的客群穩定。
📍青澀的創業家發展需要協助
創業路上,總是不乏新血的加入。有時候于修也會遇到青澀的創業家,對於自己的品牌、行銷、策略等等都不是很清楚,她就會以輔導的方式,引導創業家去思考成本、定價等問題。
當創業家剛起步的時候,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,仔細去斟酌才會發現,那是非常困難的,所以于修盡可能的分享經驗,為的就是希望能夠讓好的事情,持續地在土地上發生。
未來還能在一起做些甚麼?
于修表示,自己目前並沒有想要開連鎖店的意思,她僅希望能夠好好的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,了解板橋與台灣,就像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最初的成立核心,從一個點,連成一條線,最後形成一個構面的影響力,帶動社會的共好。
這個點就是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,那一條線是甚麼呢?這使她開始思考,自己還能做些甚麼。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位於板橋文昌街上,這讓她想要串連附近店家,封了這條街,與隔壁鄰居紳士咖啡一起發起《板橋文昌街生活學堂》的活動,將文昌街生活的店家連在一起,試試看彼此的共好。
小結》
把美好事物連結在一起,加乘幸福與力量
于修老師的專業、耐心與連結力,創立了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,不只是幫助了在地品牌的發展,也是教育消費者選擇良善品牌很重要的平台,對於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而言,串聯起美好事物,加乘力量便是品牌最重要的核心價值。
台灣是個擁有許多美好事物的寶島,好的品牌、好的夢,都聚集在這塊土地上,《在一起 One&Together 》將這些好人好事集結起來,作為一個站點,向周遭傳遞美好的訊息,當這些零散的力量被凝聚,就會產生驚人的感動。
📢同場加映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記錄,
請不吝嗇給予我拍手鼓勵!
👏1-10下:謝謝你的喜歡!
👏11-30下:想看講座更多後續( •̀ ω •́ )✧
👏31-50下:我想看更多不同講座精華與節錄ヾ(≧▽≦*)o
所有講座都是講師人生經歷精華,
未經同意轉載,不得隨意刊登。